紅軍團長方和明 解甲歸田當農民
“我是共產黨員,要堅守對信仰的誓言;我是一個紅軍團長,要兌現對鄉親的承諾;我方和明做一輩子農民,不改初心!”
方和明(1908- -1986),湖北黃安縣(今紅安縣)七里坪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參與黃麻起義、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斗爭、長征,隨紅四方面軍翻越雪山、三過草地。紅軍時期歷任中國工農紅軍通訊員、營長、團參謀長、團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連長、旅后勤科科長、營長等職。身經200余次戰斗,7次負重傷,15次立功受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方和明自愿回鄉當農民,帶領鄉親們扎實苦干30年,改變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4次被評為省勞動模范,先后任中共紅安縣委委員、紅安縣革委會副主任、紅安縣貧協主任、湖北省貧協副主任、湖北省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1960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民兵先進工作者稱號,方和明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自接見。
習近平總書記曾勉勵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這句話不僅為當代青年指出了人生的發展方向,而且體現了一代代共產黨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追求。不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信仰的火種永遠生生不息。7次負傷、15次立功受獎,卻居功不驕,回鄉務農——紅軍團長方和明就是這樣一個“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踐行者。
紅軍團長 深藏功名
“我活著,是戰友們用鮮血和生命把我保存下來的,不然就沒有我今天的方和明,他們永遠是紅軍戰士,我也永遠是紅軍戰士!”
新中國剛剛成立,方和明來到紅安縣民政局登記殘廢軍人證。民政局工作人員問他:“你在部隊是什么職務?”方和明回答說:“我是一個紅軍戰士?!泵裾ぷ魅藛T提醒道:“部隊職務的高低,關系到復退軍人回鄉后的政治和經濟待遇?!薄拔沂且粋€紅軍戰土?!被卮疬€是如此。負責優撫工作的股長過來了解情況后說:“從紅安參加紅軍有十幾萬將士,能活著都有一官半職的。方同志在部隊干20多年,又有傷殘,我看起碼是個排長。干脆填個排長吧?!狈胶兔髀暶?“我是一名紅軍戰士,沒當過排長!”
“不是為做官,而是要革命?!边@是方和明對黨旗的宣誓。
離鄉征戰二十年,再次回到七里坪柳林村,紅軍方和明回來了的消息傳遍了山村,鄉親紛紛聚到方家的茅屋,問長問短?!昂兔?,回來就好?!狈郊依鲜鍐査骸耙蝗?0多年,在部隊上當了幾大官啦?”
“老叔,告訴您老吧,那年同村有72個人一起參加紅軍,有71位戰友都犧牲了,而我是唯一的幸存者。我活著,是戰友們用鮮血和生命把我保存下來的,不然就沒有我今天的方和明。他們永遠是紅軍戰士,我也永遠是紅軍戰士?!狈胶兔鳑]有直接回答鄉親,就這樣一直隱藏著自己在部隊的職務。
1957年,紅安縣勞動模范方和明,光榮出席省勞動模范大會,他的名字刊登在《湖北日報》光榮榜上。時任武漢軍區司令員陳再道上將與會,紅安縣方和明的名字跳入眼簾,陳再道記得黃麻起義黃安獨立第三營有個方和明,曾經是紅四方面軍紅11師任11團團長時,自己手下能征善戰的營長。1932年,紅四方面軍主力由鄂豫皖向川陜轉移。陳再道率部搶奪通江李公鐵索橋,久攻未果只好轉移戰場,他命令方和明帶領全營掩護主力部隊撤離,從此生死不明。
二十五年彈指一揮間,陳再道趕忙派人去請來勞模,一見果然是曾經的戰友方和明。陳再道拉著方和明的手說:“你過去當團長,在戰場上是英雄,現在回鄉當農民,是勞動模范,仍然保持著中國工農紅軍的光榮傳統,值得我們學習??!”
會后,《湖北日報》發表了“將軍會見紅軍團長”的通訊,方和明的真實身份這才正式被披露出來,“紅軍團長當農民”的故事也傳為佳話。
有功不驕 當真正農民
“我不愿讓黨和國家白白養活自己,我現在身體雖弱,但還能勞動。我是農民出身,現在革命需要建設,我要拿起鋤頭當農民!”
解放戰爭結束,黨取得革命勝利后,組織安排傷殘多病的方和明在延安過休養生活,但他不愿意:“我不愿讓黨和國家白白養活自己,我現在身體雖弱,但還能勞動。我是農民出身,現在革命需要建設,我要拿起鋤頭當農民!”就這樣,在他再三要求之下,上級批準了他的申請。
回村后,鄉親們不理解他解甲歸田的選擇,便問他,“和明,老紅軍回來種田,劃不來喲?!薄拔易黾氊筚u長工,現在回來為家鄉勞動,有什么劃不來的?再說無數為新中國犧牲的烈士,他們劃不劃得來呢?”聽此,鄉親們對他更加敬佩。后來,在村里黨組織和鄉親們的一致推選下,方和明擔任了柳林村村支部書記,做起改變窮山惡水的領頭羊。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狈胶兔骼斡浢飨慕虒?。他發揮螞蟻啃骨頭的精神,四方籌集資金,帶著大伙兒開山攔水,日夜奮戰在工地上。柳林村人與“骨頭架子”整整斗了10個冬春,先后修建19座小水庫、9條水渠、3道攔河壩,完成80多萬土石方,使全村8成的農田實現了自流灌溉。七里坪十里八鄉說起方和明與大山“扳手腕”的故事,無人不交口稱贊:“老方這個黨員,果真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家是老紅軍,鐵打的骨頭,鋼筋的意志?!?/p>
1953年,方和明根據毛澤東關于把農民組織起來發展生產的指示,帶領4戶貧農組成全鄉第一個互助組,帶頭組建初級合作社,被選為社長。為了增加社員收入,夏天,他赤著背在田里做活,曬得背上起泡都不多休息;冬天,他上山打柴,下塘挑泥,凍得手裂腳腫,也堅持勞動。
正是因為老紅軍方和明始終以共產黨員、革命軍人的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有功不驕,當真正農民,扎根群眾,艱苦奮斗,曾經窮困落后的柳林村大變模樣。他用勤勞的汗水,裝扮出了山鄉的青山綠水;他以奮斗實干,使家鄉收獲了“金山銀山”。當年七里坪的廣播稿描繪道:“綠水圍梯田,稻谷堆滿倉;茶樹遍山崗,果園繞村莊;公路通南北,渠道盤山梁?!?/p>
做一輩子農民 不改初心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才是共產黨人。假如我這百把斤交待在長征路上,難道你們埋怨父親的犧牲么?”
黨和國家給予忠誠的共產黨員高度肯定,給予紅軍戰斗英雄和建設農村的勞動模范方和明以高度的表彰。1959年秋,方和明隨中國復員軍人代表團訪問蘇聯;1960年,出席全國民兵先進分子代表大會,他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民兵先進工作者稱號,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但方和明還是方和明,一個回鄉當農民的紅軍團長,一個承諾鄉親建設家鄉的共產黨員,他說“使人人穿得好、吃得好、住得好,本是我們革命的目的。我自從參加紅軍第一天起,就是為了這個目的打仗流血的,現在也是為了這個目的來勞動生產的?!?/p>
春天里,琢磨溫室育秧、科學密植,他親自種植兩塊試驗田。夏天里,搶收搶種,推廣雙季稻。秋天里,糧食收割是否顆粒歸倉,公糧是否交足,社員口糧是否夠吃。冬日里,生產隊哪處水壩該修整,哪家房屋該翻新,五保戶有沒有越冬的棉衣,軍烈屬有沒有過年的糍粑。方和明前村轉到后村,時刻把公家的事情和村民的冷暖掛記在心上,卻就是沒有他的小家和他自己。
老叔去世前對他說:“和明,你也老了。你這個紅軍團長啊,為革命奉獻了一輩子,別再那么操心,得為方家打算打算?!?/p>
方和明心里是鄉親,夢里是鄉親??姑涝瘯r期,全國開展捐獻群眾運動,方和明滿滿打了3天短工,把掙來的2角4分錢全部送到鄉政府;生產隊里修廁所沒有磚,他把自家蓋豬圈的石頭和土坯獻了出去;隊里建倉庫,他把自己做樓板的木料先用上。兒子有些埋怨老父親,方和明耐心地對子女們說:“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才是共產黨人。假如我這百把斤交待在長征路上,難道你們埋怨父親的犧牲么?”
紅軍團長回鄉當農民,腳板踩在泥巴里,汗水灑在田野上。方和明有一段留給后人的話語:“我是長工出身,我要鬧革命;我是共產黨員,要堅守對信仰的誓言;我是一個紅軍團長,要兌現對鄉親的承諾;我方和明做一輩子農民,不改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