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1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湖北省調研。
(1月23日,習近平到紅安縣革命老區看望慰問時,與七里坪鎮長勝街群眾拉家常。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1月23日,習近平在紅安縣七里坪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與基層黨員群眾座談。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考察期間,習近平專程瞻仰了紅安縣革命烈士陵園,向黃麻起義紀念碑敬獻了花籃,在紅四方面軍指揮部舊址同基層黨員群眾進行了座談,參觀了武昌起義舊址和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八七會議”舊址。
他強調,革命先輩們的豐功偉績,革命老區人民作出的重大貢獻,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要大力弘揚革命老區的優良傳統,把老區精神轉化為科學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推動老區建設又好又快發展,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調研結束時,習近平在武漢召開了黨政領導干部座談會,聽取湖北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充分肯定湖北省近年來的發展變化,就進一步推進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習近平在湖北調研為何惦記老區人民?
在湖北調研時,習近平特別關心老區的發展,惦記老區人民的生活,把溫暖送到老區人民的心坎里。
根據紅安縣志所載,全縣的革命烈士有14萬之多。平均每四名革命英烈,就有一個屬紅安籍。在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的隊列中,曾經每三人中就有一個紅安人。人民解放軍中紅安籍的將軍有223位,其中上將8人,中將13人,少將58人,建國后的10大軍區,有8大軍區的司令員或政治委員是紅安人,后來改8大軍區,先后又有6大軍區的司令員或政委是紅安人,為中國之最,紅安的“將軍縣”是以得名。紅安還誕生一位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董必武,一位為改革開放作出極大貢獻的國家主席——李先念,若把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和現全國政協副主席錢運錄這兩位“老紅安”算上,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的紅安人先后有8位之多。
因此,習近平對紅安革命老區人民對新中國的成立以及改革所作出的重大貢獻的評價是實事求是的,看望慰問生活在紅安這片血染的紅土地的老區人民是“飲水思源”的體現,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但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愿望,也是全國人民的愿望,更是各級政府的責任。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對老區發展、老區人民生活高度重視,把老區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上世紀80年代,各地根據中央指示,認真落實與老區人民息息相關的地下黨政策,各地也制定了扶貧政策和措施,大力開展幫扶老區的脫貧攻堅戰,凝聚黨心民心,上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后,黨中央高度重視協調發展,各地堅持“老區優先、適當傾斜”的原則,為老區提供強有力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撐,老區在旅游和農業等事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但是,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革命老區大多處在邊遠山區,由于受地域環境條件的限制,實事求是地說,老區的發展仍然跟不上先進地區,各種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相對滯后,經濟仍然是欠發達,老區人民的生活還相對困難。當前我們國家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機遇期,我們仍然要緊緊抓住薄弱地區不放。黨的十七大制定了的宏偉目標,更應該關心薄弱地區的發展,讓薄弱地區加快發展,切實關心薄弱地區的群眾生活,這是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
而要讓薄弱地區、老區、邊遠山區加快發展,單靠老區人民自身頑強拼搏是不夠的,還需要黨和政府的關注和扶持,關鍵還是要靠老區的干部領導,發揚革命優良傳統,同時貫徹落實好十七屆四中全會“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弘揚黨的優良作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的精神,有利于增強我們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由此可見,習近平調研,惦記老區的發展和老區人民的生活,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深刻體現了黨和政府堅持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具體深入地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為各地干部作出了表率,我們理當飲水思源,我們理當繼續發揚老區精神,把老區精神轉化為科學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特別是春節將至,干部一定要滿懷深情、不求虛名、不搞形式主義,把溫暖送到困難群眾心坎里,使廣大老區困難群眾真切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干群一條心,發奮圖強,一起推動老區建設又好又快發展,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